徽茶创新 科技赋能——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徽茶创新 科技赋能——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115阅读 2021-09-01 02:57 行业

实验室依托安徽农业大学建设,1997年被批准为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1998年被批准为安徽省重点实验室;2003年1月被科技部批准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同年11月被批准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7年12月成立国家茶叶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2015年1月,获批为省部共建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安徽首个生命科学类和农林类国家重点实验室;2016年12月获批为教育部茶叶化学与健康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2018年2月入选安徽省实验室。实验室主要开展茶树生理生态与种质创新、茶树次生代谢与品质化学、茶的健康功能及作用机制、茶叶质量安全与加工利用等四个方面的研究。实验室主任宛晓春教授。

实验室现有使用面积12000㎡,固定研究人员67人。固定人员中:教授30名,副教授20名,具有博士学位52人,留学回国人员29人,博导23名,国家级人才2名、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9人、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人。兼聘人员中:国家级人才3名,讲席教授3名。已形成了一支拥有18个PI研究团队、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队伍,并获批为安徽省首批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全省十大优秀产业创新团队”、第五届“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代表我国基础研究学术水平与装备水平的科研基地、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内外学术交流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为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我国科技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是一所大学学科建设、科研水平、科技服务能力、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

一流科研条件,一流科研团队,做一流茶学事业。安徽农业大学茶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内重要的茶学科研究基地、优秀科技人才荟萃之地、茶学专业高层次人才培育基地,充分发挥我省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

破解了中国种茶树全基因组密码

首次获得高质量中国种茶树的参考基因组,首次从基因组层面系统解开了茶叶中富含独特的风味物质之谜。该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论文自发表以来,引起国内同行极大关注,现已他引300以上,是ESI高被引论文。

揭示了茶树多酚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及其转化与调控机理

系统研究了酯型儿茶素C环没食子酰基化和儿茶素转化新机制,发现了茶树酚类物质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机制,建立和发展了茶树多酚类物质研究的相关技术体系,该成果获2016年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

选育系列茶树新品种

选育了发芽早、抗寒性强、产量高的国家级品种——皖茶91、茶农98,选育了高香、高氨基酸的白化、黄化等特异新品种,以及适制安徽绿茶的省级茶树新品种7个。成果获2015年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分离鉴定祁门红茶中新的功能化合物

首次从祁门红茶中分离鉴定出三种生物碱成分,并通过细胞实验发现这三种生物碱对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为发掘祁门红茶新健康功效提供证据。

首次证实黄大茶具有显著的降血糖功效

利用小鼠为模型,发现并证实了黄大茶具有很好的降血糖、降血脂效应,为开发以降糖为健康导向的功能性茶产品、促进我国夏秋茶资源的深度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思路。

引领现代茶叶加工及质量安全技术

开发集成了连续化和清洁化加工、数字化品控和夏秋茶资源综合利用6项关键技术;研建了国内首条绿茶、红茶加工的清洁化、连续化生产线,以及综合利用生产线22条,快速提升了全国茶叶加工技术与装备水平;开发出金寨红茶、速溶黄大茶等新产品19个;获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7个。成果获得2014-2016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2018年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主导制定系列茶叶标准

主导并开展了茶叶分类、乌龙茶、绿茶术语等3项国际茶叶标准的制定,提高了中国在国际标准上的话语权;制、修定10余项国家标准,获安徽省“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先进单位”。

近五年来共发表SCI论文450余篇,主编出版教材专著9部,参编出版外文专著3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8项;选育国家级品种2个,省级品种6个;制定国际标准1项、国家与省级标准16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3项。

实验室坚持面向安徽和全国茶产业发展重大需求,立足学科发展前沿,聚焦茶树生物学基础研究与资源高效利用等重大基础理论和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创新和突破,打造国内重要的茶叶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基地、优秀科技人才荟萃之地、高层次人才培育基地。在一大批科研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安徽茶叶科技飞速发展,位列全国领先水平,在茶叶科技发展的各个领域,如茶叶加工技术集成创新、茶叶质量与安全、茶叶健康、茶树基因研究等各个领域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极大地提高了安徽乃至我国茶产业智能化、精深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提升了我国茶叶科技在原始创新与基础研究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为我国茶业现代化和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来源/《徽茶》2021年8月刊

文/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实验室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柏联普洱 岁月珍藏

下一页:普洱茶投资分析:市场还是那个市场 但逻辑已经变了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